业界

冬奥会带动滑雪热,滑雪摄影师也“出圈”了

上千平方米的滑雪器材区里,谷爱凌手持雪板的海报格外醒目,由她代言的品牌成为热销款,张志跃直言,冬奥会中曝光率高的雪板、雪镜都很火,经常会有顾客来问有没有谷爱凌同款或苏翊鸣同款。

消费者专业程度正提升

“除了品牌以外,大家也越来越重视功能。”张志跃谈到,以雪服为例,过去很多人以为只要外套防水就行,但现在就明白其实从里到外分为贴身层、保暖层和防水层,各有各的作用,保暖系数、防水系数都有相应指标,还蕴藏很多高科技,这样才能在室外低温下为滑雪者提供足够的保护。

“有时候,不太好的滑雪体验很可能跟装备不合适有关。”张志跃指着货架上的雪鞋告诉记者,与普通鞋只用区分脚长不同,雪鞋还要考虑脚宽、足弓高度等参数,哪怕都是42码的,也还分高的矮的、宽的窄的。试穿之后,还要用工具进行微调,最大限度让雪鞋合脚。同样道理,滑雪时必不可少的头盔也细分为很多种,“需要进行试戴,才能确保头部完全贴合。”

在迪卡侬大郊亭店,货架旁的选购指南也让郑琳大开眼界。

“原本以为雪板都差不多,只是花色不同,没想到还跟滑雪水平直接相关。”郑琳发现,初学者、进阶者和高阶者在双板的尺寸、容错度、转弯半径等方面都有明显区别,而单板方面,雪板和固定器也要根据滑行场地的侧重比例进行选择,“这样挺好的,普及一下相关知识,可以让更多人在滑雪装备方面的认知专业程度提升,滑雪体验得到改善,安全也多一些保障。”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陈晨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