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手机×相机联名,为了高端化还是提升影像能力?

  一切为了高端

  联名,在手机市场、科技行业并非新鲜玩法,甚至可以说是上个时代的老套路、旧玩法。早在2004,诺基亚就把跨界合作付诸实践,其与蔡司达成合作协议。此后零零星星有厂商跟进,比如2008年,摩托罗拉和柯达的联名。

  而在近年来手机则重新考虑到与传统大牌相机厂商合作,汲取相机在光学设计和图像质量控制上的经验,将手机的摄影模组进一步加强。但实际体验下来,同样是影像,手机厂家是要帮助每一位消费者拍出满意的照片,把图像处理最好与最优质的算法搬到手机里,通过芯片的再处理,按下开门,就能得到一张立刻可以分享社交平台的靓照。相机公司更多是钻研色彩构成科学及传统的光学成像领域,发挥硬件优势来满足于专业创作者的需求。

  最终与相机联名的手机厂商收获了相机模组上一个又一个的Logo标识,以及各个相机厂商独家调校的照片风格,而成像素质并不是手机摄影的专注点。

哈苏色彩科学示例

  比如哈苏超宽画幅和本色还原色彩,这种哈苏模式则是一加和OPPO的独特魅力,蔡司Biotar镜头下独特的光学散景和光斑形状辅以蔡司 T* 镜头镀膜成为了vivo的主打卖点。至此,联名相机品牌成了手机行业冲击高端的标配!

  到了如今,歌王可以跨界,演员可以当总统,汽车商已经搞出了可回收的火箭,好像各个行业之间并不存在什么技术壁垒。这个年头,手机的相机模组上不印个小Logo,视乎都不好意思称呼自己为旗舰机。当然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可乐标、小蓝标、银色小字。它是影像信仰标识的加持,同时也是各家手机厂商标榜自己高端格调的精神联名。

  影像观

  当手机行业首度联名相机时,这既是噱头,也是挑战和机遇,当手机都在追求高端市场时,人人皆有的相机联名,就已经映射出手机对影像拍照记录的照片高素质要求,已经趋现平民化了。

  相机和手机联名即是传统影像技术和新兴计算摄影的联合进步,同时也是相机品牌植入推广机会,手机摄影文化内涵底蕴升华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联名为我们带来更好的手机影像素质,但是相对于手机作为通讯工具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陈晨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