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铮:当年的上海美专如何影响了中国摄影的发展
而作为摄影实践空间的美专学生的毕业摄影册,一是留作纪念可以携带随时翻阅,二是记录学生在校间遭逢重要事件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但纪念册的版面也是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空间,他们结合了画报版面设计的手法进行空间构想,也是通过影像在版面空间中的排列重新建构出新的意义空间。
上海美专毕业纪念册在1935年制作的“上海美专新制第16届毕业纪念册”可以看到学生们用了手写加照片拼贴的方式,展现了包括出发去写生,工作、求爱等各种活动,信息量很大。1937年制作的“美专新制第19届毕业纪念册”的版面通过了漫画结合照片拼贴的手法,给出了当时同学们的生活细节,比如说学生社团的会计是谁,采集是谁,编辑是谁,广告是谁等,用一个版面来给大家留下对于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的纪念。
上海美专毕业纪念册上海美专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推动了中国摄影的发展,不过摄影并没有在上海美专的知识权力的建制化、学科化的进程之中获得一席之地,但这并不意味着摄影与上海美专的现代美术教育实践完全无缘。相反因为摄影的多功能,使得它反而以更为柔软的形式被接纳到了上海美专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中,并且留下了相当清晰的痕迹。
上海美专的师生们,以开放的态度,通过各种方式将摄影纳入到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摄影实践令我们强烈的感受他们的积极地接纳摄影这一新视觉手段的主动性,以及作为现代性象征之一的摄影对于校园生活和视觉生产活动的刺激与影响。
注:本文由澎湃新闻记者根据讲座整理,经顾铮审阅。作为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纪念上海美专成立11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海粟讲堂×现代视觉文化”将在刘海粟美术馆官方微信号和B站官方账号持续更新。
分享这篇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