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2“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展亮相798艺术区

本次展览根据创意摄影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在综合征稿的基础上,尝试设立了“创意商业摄影”和“创意插图摄影”两个专业方向,吸引了不少职业广告摄影师、媒体插图摄影师等投稿参评,这一针对创意摄影作品实际应用、关注其创意摄影的商用价值的改革获得评委专家的认可。据悉,这也是国内首次设立针对职业广告摄影师和媒体插图摄影师的创意奖项。

本届大展自今年3月启动,7月31日截稿,参与人数比上届增加了30%。为进一步提升这项国内首个全国性创意摄影项目的学术品位,进一步尝试探索创意摄影的边际和分野,摸底创意摄影在国内的现实生态,本次大展除接受自然来稿外,还有针对性地面向商业摄影师、媒体图片编辑、插图摄影师等人群进行定向征稿。大展在挖掘“新人”、鼓励“新作”方面有所突破,不少近年来在国内摄影活动中刚崭露头角的青年摄影师积极投稿参与,无论“商业创意摄影方向”还是“插图创意摄影方向”,青年摄影师投送的不少作品不仅获得了评委诸多肯定,也相应地提升了大展的水准。

评选结束后,组委会专门召开研讨会,针对举办两届以来的“伯奇杯”创意摄影大展的发展前景及创意摄影的定位等展开学术讨论。评委们针对评选结果及所有参展作品反映出的当下中国创意摄影的现实生态,对参评作品的质量进行了客观评价,对创意摄影的概念、学术分野以及市场定位、市场价值等问题展开研讨。在肯定了参评作品所体现出的创意生命力的同时,评委们也提出了国内的创意摄影思维、表现手法甚至是创意理念、创意教育等层面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刘树勇评委提出,创意摄影其实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它的最终目的会直指商业用途,通过“伯奇杯”这个项目来开发中国的创意摄影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陈晓蕙评委则是将本次展览中反映的现状与当前创意教育联系起来,倡导将“伯奇杯”发展建设成为一个推动国内创意思维进步的“挖池养鱼”的工程。评委们普遍认为,未来的“伯奇杯”展览,要更着力于开发挖掘商业摄影师、广告公司设计师群体和在校大学生人群,他们的创意思维在当下是最具有代表性和最活跃的……研讨会讨论的已不只是参评作品的技法和软件的使用,所涉话题深刻且充满智慧,由创意摄影谈开去,发现更多可利用可发展的契机,让未来“伯奇杯”的发展方向更为清晰,其间的诸多论点足以引发摄影界、广告界、媒体传播界甚至是教育界更多关注与思考。评委们还就创意摄影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邹伯奇(1819—1869)是清代科学家,南海区大沥镇泌冲村人,他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照相机,撰写的《摄影之器记》成为世界最早的摄影文献之一,被世人称为“中国照相机之父”。

为纪念邹伯奇的重要贡献,体现创新精神,弘扬培育“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精神,推动全国创意摄影的发展,发掘推出富有创新理念的摄影新人,“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展作为常设品牌将持续举办下去。

据悉,2012“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展在北京首展结束后还将在广东各地、首届凤凰国际摄影双年展等处进行巡展。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眼界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