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全世界的冬奥24节气短片背后,是这样两位摄影“狂人”
━━━━━
从路人到“野心”
王启宏是安徽铜陵人,今年41岁,目前供职于北京一家国企。他告诉新京报记者,从没觉得自己在摄影方面“有天分”,更没想过有朝一日,作品会在冬奥会上播放,被全世界的人看到。在他看来,自己对摄影的沉迷,更多的是一份对童年心愿的补偿。

▲王启宏拍摄的长城画面入选北京冬奥会开幕式“24节气倒计时”。受访者供图
王启宏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是7岁那年与弟弟的合影,之后许多年,他也很少有机会拍照。“我一直很羡慕那些家中有相册的人,因为过往每一个重要时刻都曾被记录。”
1999年,18岁的王启宏在部队服兵役时,花了125元购入了人生第一台相机,胶卷的。那时的他,对摄影题材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偏好,最大的目的,就是记录生活,“比如退役、毕业、工作、结婚……只是希望可以用摄影留下痕迹。”
直到2008年女儿出生。为了记录女儿的成长,他买了人生第一台单反相机。正是由此,王启宏的拍摄才慢慢“专业化”起来。在器材店老板的组织下,他开始频繁接触一些摄影爱好者,大家或是一起切磋技艺,或是一起组团外出拍摄,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步学会了构图、调光、对焦……
从人像改拍风景,完全是机缘巧合。2009年7月的一个周末,王启宏陪妻子回河北承德探亲,妻子的老家在金山岭长城附近,王启宏就跟亲友相邀一起爬长城。
“我们爬长城的头天晚上,刚好金山岭下了大雨,所以我们爬的时候就赶上了云海,那个画面实在是太美了,非常震撼,当地人都说,这个景象一年到头也赶不上几次,我们很幸运,所以印象很深刻。”王启宏回忆道。
这次偶遇云海,让王启宏萌生了拍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的念头。但彼时,他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拍什么,“还是毫无章法,有时候拍人,有时候拍风景,偶尔也去爬长城碰碰运气。”直到2018年,王启宏遇到“宫迷”张磊,在对方的鼓励下,他不再“泛泛而拍”,开始尝试专注于拍摄长城。

▲王启宏正在放飞无人机准备航拍长城。受访者供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