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摄影师: 用镜头记录桥梁及其建设者
2020年,汉江上最宽和跨度最大的汉江湾桥主拱合龙。大桥合龙,多在凌晨施工。黄文瑞连续三天晚8时前往现场,通宵达旦跟拍,完成组照《百米高空 牵手成功》,入展第29届湖北省摄影艺术展,获得纪录类I级收藏。
2017年至2021年,杨泗港长江大桥建设中和建成后,黄文瑞与妻子熊秋萍数不清多少次前往建设现场,酷暑也去,下雪也去,爬猫道,上230米高的塔顶,年过六旬一点不腿软,只为记录那些震撼、感人、壮美,却鲜为人知的建设场景,向建桥人致敬。
世界上的桥有千万种。黄文瑞的视角,也从江上的桥延伸到公路的桥,从都市延伸到田园乡村。
2020年8月,东西湖区群力大队,黄文瑞站在烈日下,大汗淋漓操作无人机,拍下《大美群力全貌》: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座高速公路桥延伸至远方,一幅乡村振兴美丽图景铺展在万里碧空下。画面恢宏,获得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摄影比赛优秀奖。
一辈子与桥结缘
为什么爱拍桥?黄文瑞说:“我父亲是一名桥梁建设者,我上学是在大桥局学校,工作后一辈子也没离开过大桥局,对桥有着深厚情怀。”
有意思的是,熊秋萍曾在老字号“大桥照相馆”工作。他们的家,一直安在长江大桥汉阳桥头下面,住在每天都能看见长江大桥的地方。
黄文瑞在中铁大桥局工作38年,比建桥者懂摄影,比摄影人懂建桥,总能抓住别人拍不到的画面,充分记录建桥现场的险峻和特殊。他用无人机拍大桥的技术,受到同行赞誉,“别人拍桥容易变形,老黄却拍得很直,真实还原大桥的样子,气场强大”。
这几年自学加反复实践,让他攒足航拍经验值。
拍桥的同时,他自己也成为一座“桥梁”。发现了值得拍摄的地方,找到了最佳点位,他都毫无保留地告诉摄友,为别人的创作搭桥,传递摄影之乐。
夫妻行摄之旅如同一部历险记
2014年底,熊秋萍已经从照相馆退休,黄文瑞再过4年也要退休,熊秋萍提议玩摄影。两个“奔六”的人说玩就玩,一人入手一台单反相机,投入到一段痴狂的行摄之旅中。
除了在武汉拍桥,他们还自驾去省内外很多地方采风,家里的小车跑了13万公里,一大半都是奔向了摄影目的地。
夫妻俩的行摄之旅,更像是一部历险记。在咸宁大幕乡,为了探寻最佳拍摄点位,他们误入一条野路。车子开进一人高的草丛被掩埋,一边是山,一边是悬崖,看不清前面有没有路。至今想起来,熊秋萍还心有余悸,“那次真的吓死了,心惊胆战,退又不能退,幸亏后来遇到一个人,让我们一直往前开,才开出险境”。
人在冏途的事也时有发生,比如爆胎、不小心超速差点被扣12分、雪天打滑、食物中毒,都遇到过。但是,一旦险情排除,黄文瑞和熊秋萍又像没事人一样,继续踏上摄影之路,将危险抛在脑后。
“这就是摄影的魅力吧。”熬过千辛万苦,看遍星空云彩,饱览大好河山,感受纯良民风,黄文瑞很有快乐感,而且夫妻默契合拍,一起创作,一起提高,很有幸福感。
文/记者胡蝶 策划/金思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