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摄影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与效果
摘 要:新媒体时期的纪实摄影在传播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媒体开拓了数字传播平台;网络媒体实现了频道化的纪实摄影传播;摄影团体及个人借助网络媒介同样为纪实摄影的传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样的传播方式变化, 使得纪实摄影与媒体、受众形成了良性的一体化的关系状态, 使受众的接受程度提升, 但同时也缺乏有深度的纪实摄影作品。
关键词:新媒体; 纪实摄影; 频道化传播;
新媒体的发展在21世纪之初呈现高歌猛进的状态, 但是纪实摄影对于新媒体的反应相对是比较滞后的。原因在于20世纪九十年代纪实摄影的传统就是走向民间, 走向普通人, 但是对于网络新媒体的传播, 由于技术、传播方式的陌生, 加上信息社会的虚拟性与他们的描述对象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所以一直未能有实质性的进展。事实上, 纪实摄影与新媒体的联姻, 最初是被动的。新媒体更早地意识到图像在新的媒介形态下传播的优势和突出作用, 以及纪实摄影在新媒体时代所拥有的受众属性, 所以更早地布局。
一、新媒体时期纪实摄影的传播方式
(一) 传统媒体的数字平台传播
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 除了最初几家以互联网技术起家的大型门户网站之外, 最早抢滩登陆的就是一些大型的传统媒体或者媒体联合机构, 他们进行了网络布局。例如千龙网, 这是全国第一家由国务院新闻办批准的新闻网站, 于2000年3月7日开始筹备, 5月25日正式开通。这是一种颇具远见的网络布局。它率先占领了首都区域的网络阵地, 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前沿。此时恰好是2000年, 一个新的世纪的开始, 传统媒体借助新的媒体形态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但是此时网络媒体的问题也非常明显:首先, 当时的地方传统媒体仍然是多数处于观望或者不屑于网络媒介的态度。其次, 传统媒体惯有的思维并没有随着网络阵地的开辟及时地转型, 导致初期的网络媒体仍以旧面目示人, 如界面过于严肃、排版不够轻松活泼等。第三, 这种网络传播在早期更多的是传统媒体内容的迁移, 内容仍然是以传统媒体终端的内容为主, 信息传播的理念和方式也并无太大的变化, 讯息的衍生性和丰富性并不够, 并且仍然是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状态。图片中仍然以新闻摄影为主, 其他类型较少。新闻摄影的图片更多完成的是新闻事实的交待, 或者新闻现场信息的传达, 因此难以形成规模与合力, 而且图片的风格难以形成。
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地方的传统媒体才逐渐开始网络化的运营。同时, 一些专业的摄影组织和机构也迈开了网络化的步子。中国摄影家协会官网及其下属的摄影媒介《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中国摄影》, 都将自己的阵地逐步放在了网络平台和新媒介形态上。2014年7月, 中国摄影家协会又创办了门户网站影像中国, 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 加强了组织和作品的展示, 促进了摄影的国际交流与沟通, 一定程度上增进了与用户的互动。
传统媒体的数字平台传播有自己的优势。最明显的就是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高于新媒体, 这与传统媒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坚持的传播理念分不开, 是传统媒体长期积累起来的受众信任。但是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传播方式的陌生, 导致了话语系统陈旧, 不能在新媒体时代脱颖而出, 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