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觉文论

纪实摄影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与效果

  (二) 网络媒体的频道化传播

  商业网站在图片领域的运用和布局要比传统媒体敏感得多, 也更加得心应手。腾讯和新浪先后开设了图片频道, 并且开启了青年摄影师成长计划, 由这些门户网站提供平台和支持, 给青年摄影师展示作品的机会。这一举动既是适应网络对图片的大量需求, 同时也是为网络媒体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摄影力量。这两家大的平台, 也给了纪实摄影充分的发展空间。腾讯的图片频道设置了纪实摄影栏目《活着》《图话》《中国人的一天》《鹅眼》《谷雨》等。总体来看, 虽然栏目名称不同, 但是都属于纪实摄影的类型:《活着》栏目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图话》紧跟社会热点, 如霍金、电信诈骗、相亲百态、儿童性侵等;《中国人的一天》书写新时代的人物故事;《鹅眼》栏目的英文名称为“Highlight”, 重视题材的特殊性, 如“他们放弃医院, 在家中静待死亡”“加拿大新移民群像”“朝鲜游记系列”等, 属于新闻之外但是与社会密切相关、能够反映时代变化的内容, 社会嗅觉的敏锐非常明显;《谷雨》栏目是腾讯“谷雨计划”作品展示专区。“谷雨计划”是一个影像创作扶持计划, 支持那些关注中国社会议题的影像创作者, 通过纪实摄影和纪录片的方式, “直面时代和生活内部的灰尘、纹理和质感, 让不能发声者发声, 使不能抵达的人群和被忽视的故事, 被看到和被听到 (谷雨计划作品征集要求说明) ”, 属于公益项目的性质。从目前发表的作品来看, 包括《父母是你的“圈外人”吗》《扳倒北航“长江学者”陈小武的女性们》等在内的作品, 既有热点, 也有被发掘的社会变化, 更重要的是这些创作者的视角具备了专业主义的基本要素:注重细节, 注重人文, 关注人的命运和社会的进步与完善。

  新浪图片频道的纪实摄影栏目包括《看见》《新青年》, 同时还专门开辟了扶贫类纪实摄影栏目《一个都不能少》。《看见》着眼于现实生活中比较典型的贴合时代特征的事物, 如网红、戒毒、尬舞、相亲、比特币等。《新青年》将重点放在新世纪选择不同生活方式的年轻人, 记录他们的生活状态, 属于个性化时代年轻人的影像志。《一个都不能少》专注于扶贫这一话题, 其栏目宗旨具有人文关怀意识:“我们记录和传播中国扶贫故事, 感人也好, 悲情也罢, 贫穷不是他们的宿命, 揭丑也不是我们的目的。”从栏目设置来看, 新浪图片兼顾了社会纪实摄影和专题类纪实摄影, 二者均属于纪实摄影的中坚力量, 并针对年轻人设立了专门的栏目, 这样一方面为自己作为网络媒体培养了年轻受众, 同时也吸引了年轻的摄影师群体的参与热情, 培养起年轻群体的图片阅读习惯。

  凤凰网图片频道新闻时事类占了较多比重, 但是也开设了纪实摄影栏目《在人间》。该栏目与腾讯图片频道《活着》和新浪图片频道《看见》属于同样的定位和内容类型。

  频道化传播的力量相对比较强大。借助于商业网站在运营方面的经验和优势, 图片在大型门户网站的频道化传播, 首先可以形成较强的合力, 组成了一个个比较稳定的传播阵地。从以上三家大型的门户网站的图片频道运作来看, 专业化程度较高, 在选题的把握、作品的筛选、图片的编辑呈现等方面质量均属上乘。对于纪实摄影来说, 这是比传统媒体具有更大传播优势的阵地, 因为这些大型门户网站的用户流量是非常可观的, 而且网络空间超强的存储能力也给了纪实摄影更大的空间, 随时可以阅读的便利也给了纪实摄影更多与社会、与受众交流的机会。

  另一方面, 频道化的传播形成了纪实摄影的品牌。品牌的组成要素分为显在要素和隐性要素, 名称、LO-GO、视觉形象等属于显在要素。而品牌的文化理念、形象认知等都属于隐性要素。上述三家大型门户网站的纪实摄影栏目, 就属于品牌化的传播模式。命名的明确指向、清晰的内容定位、用户的准确把握、栏目的分层化设置, 能够有效提升这些图片频道传播的影响力和效果, 然后经过长期的认知度和好感度积累, 最终形成稳定的品牌, 具备品牌效应。

  第三个优势在于能够培养忠诚用户。“用户”这个概念, 也是在新媒体时期提出的, 强调的是内容使用者的体验和感受。与传统媒体所常用的表述“受众”有很大的不同, 因为“受众”更强调接受信息, 是媒体信息的被动接受者, 忽视了其主观能动性。从这个角度来讲, 重视用户体验的商业网站在图片传播方面更容易捕捉到用户的兴趣点, 从而产生更强的传播效果。以腾讯图片频道的《活着》栏目为例, 从栏目名称的设计, 到栏目内容的定位, 再到内容的推送, 所传达的含义与栏目的内容定位高度一致, 那就是记录这个社会最平凡最普通的人们的生活, 形成一部小人物的影像志。栏目的每期核心内容都会在腾讯新闻网客户端或者浏览页的前端进行滚动展示, 展示的方式也类似于报纸的要点提示:用最典型的图片, 搭配适度吸引眼球的标题。

分享这篇文章:

本文由  眼界  发布。

敬告:部分网络作品查找作者困难,如有侵权行为,请与本站联系。

评论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