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摄影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融合
新闻摄影遭遇了融媒时代的严峻挑战。就传统纸媒的新闻摄影而言,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是自媒体摄影、移动终端成像、现场随手编辑、高清视频截图、数码网络互联、掌中即时传播和图片社交共享带来的。在融媒时代,传统纸媒新闻摄影的管理者应该以专业化和社会化的融通来促进媒体融合发展,并以此促进新闻摄影的健康发展。
专业化是专业摄影记者的核心竞争力
专业摄影记者经过长年累月的优胜劣汰、实践磨炼,在专业素养、专业能力、专业表达、专业制作等方面均具有新兴媒体无以匹敌的优势和特长。
专业素养——捕捉新闻、挖掘题材和跟踪报道。全民拍客和自媒体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拍出新闻五个“W”中的四个:时间(when)、地 点(where)、 人 物(who) 和简单的事件描述(what)。但是,他们容易忽略或无法解决最后那一个“W”——为什么(why)以及“H”——如何形成(how)。这些只能依赖专业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在抓到一个新闻由头之后,恰如其分地掂量和判断其新闻价值,并通过深挖题材和跟踪拓展、连续报道使新闻价值最大化,非专业摄影记者中的高手莫属。
专业能力——抓拍抢拍、场景角度和用光构图。全民拍客和自媒体或许因偶然机缘在专业记者缺位的现场拍到某张新闻图片,但除填补空缺外,很少也很难获取新闻摄影奖项。其根本原因在于新闻摄影的专业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专业教育、学习培训、实践磨炼、反复研究以及灵性感悟。更难能可贵的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专业能力,例如,新闻摄影家贺延光在功成名就之后尚能反思几十年前的大饥荒时代,向同行介绍曾经的先画草图、按图索骥摆拍假照片的经历,给专业人士敲响警钟。
专业表达——以小见大、人文关怀和文本呈现。全民拍客和自媒体往往忽略或无暇顾及对焦距、按快门以外的环节,包括图像周边、照片背后、启发思考的东西。细节特写虽然抓眼球、出亮点,但需要专业的观察眼光 ;以小见大虽然扩含义、增厚度,但需要专业的思辨头脑 ;人文关怀虽然上档次、升价值,但需要专业的伦理修养 ;文本呈现虽然画龙点睛、明确主题,但需要专业的写作功底。而传统纸媒的专业记者中不乏既能熟练操作摄影器材定格画面,又能理性地观察思考并具备良好理论修养和扎实写作功底的多面手。
专业制作——有限修改、单幅成组和专栏专题。全民拍客和自媒体最感头痛的还是照片拍摄后到刊发的一整套流程。做得好,可以锦上添花 ;做不好,就会前功尽弃。
有同行说过,如何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使用 PS 软件对数码照片进行裁切、锐化或适度调整反差、亮暗、色彩等 ;如何从拍摄的素材照片中挑选单幅或组照刊发 ;如何编辑图片专题、专栏或专版 ;如何使图片版面主次搭配、横竖有序、图文并茂、标题美观、样式新颖等等,都属专业图片编辑的岗位职责,而一般的传统纸媒均拥有专职的图片编辑或图片编辑室,本身就是一大优势。
此外,哪些照片适合配发给自己的日报、晚报或网站,哪些照片适合向上或向外发稿,好图片、好专版评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采编协作、新老交替分工考核、标杆确立以及请进来培训、走出去深造等等系统的专业化工作,在传统纸媒新闻摄影多年运作过程中大多精益求精、炉火纯青,并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