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构图技法对绘画构图的继承与创新
三、加入摄影构图的新因素,引领摄影构图的革新
1.当代艺术的影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代艺术家们运用摄影媒介,把拍摄素材搬进摄影棚组成装置,并拍摄记录,这种摄影被称为“架上摄影”。受其影响,摄影师们也尝试着变“照相”为“造相”从客观记录转变为棚内创作。
2.受众欣赏方式的转变促进了摄影构图的发展
在欣赏一幅作品时,受过训练的人能够看出大量被包含在其中的细节。而没有受过训练的人是通过几个显着的特征来了解作品的外在形式。拿电影的审美方式变迁来举例吧。我们往往会发现,现在大多数的老人们宁愿在家里看一些有着重复剧情的简单电视剧而不再向往电影院。因为近几十年的电影情节发展早已变得扑朔迷离,而跟随着电影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能够将复杂的情节精确的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乐,于是,他们能从电影中看到更多的内容。正如当下发生在人像摄影领域里的巨大变化一样:摄影师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所塑造的经典人像已然成为经典,其肖像作品带着浓厚的绘画构图影响。这些经典的构图方式却不能成为现下摄影构图的主流。动感、飘逸、明亮或是浓烈色调的影像充斥着各类主流媒体。现代摄影构图将从传统绘画构图中继承所得的核心形式美法则进行着升华与蜕变,并加入了许多时代发展所赋予的外在影响,迎合并引领新时代的受众们。不可忽视的是手机摄影的普及与高度发展:自拍照中那些曾经被认为是怪异的拍摄角度,不经意的构图方式已被许多年青的摄影师所借用,成为了新的学习对象。
3.新观看方式的反哺作用
由于人们看事物的方式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累积并发展的:用相机能够客观真实的记录某个事件或是事物这一经验便成为了一种视觉习惯。这种视觉习惯,使得人们在观看摄影作品时会比观看绘画作品更容易相信其内容的真实性。当人们的视觉习惯适应了这种新观看方式之后,这些由新观看方式所养成的视觉习惯又转变成为某些特定的心理暗示,成为了摄影构图的新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常锐伦.绘画构图学[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康大荃.摄影构图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4]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