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摄影家威廉·克莱因逝世 | 附生前万字独家访谈
▲ 《霓虹灯下的百老汇》(Broadway by Light),胶卷照片(Film strip photogram),1958 年
▲ 《霓虹灯下的百老汇》(Broadway by Light),胶卷照片(Film strip photogram),1958 年
AS:您是拳击迷吗?
WK:是的,我在大学时就练拳,后来在军队里也打拳。我在服役的团里打轻量级,经常在团里比赛。因为,如果周五晚要打比赛,我便有了周末假,这样就不必开小差了,我在周末到处转转再找找姑娘。但在我的团里还有其它的拳手,他们根本不知道拳击也是一门科学。他们原来是农夫与钢厂工作,只知道在街上斗殴。我记得有一位拳手,他并不高大,但混身是劲。他跳上擂台,只是为了打其它人,但只要他一出场,比赛就会结束。
▲ 《穆罕穆德·阿里:最伟大的人》(Muhammed Ali: The Greatest),电影海报,1969 年
AS:是什么原因让您看到卡修斯·克莱(Cassius Clay)之后就想给他拍部电影?
WK:在我开始拍电影时,我对卡修斯·克莱(译注:阿里的小名)基本上没什么了解。后来是通过看报纸才知道了他。报上都觉得他是一个小丑,打的是假拳。他是由一群称为路易斯维尔辛迪加(Louisville Syndicate)的体育人所培养。他们买断了克莱的人生自由,将他训练成一匹比赛用马。这群从路易斯维尔来的人,一直梦想能赢得肯塔基赛马(Kentucky Derby)的大奖,所以他们被看作是投资人。
▲ 阿里,迈阿密,1964 年(绘画时间:2010 年)
当他们发现有可能获得奥运冠军的可造之材时,就买断他的自由,出钱训练,并给他安排了首场比赛。所以大部分的人都觉得,他比赛打的是假拳,卡修斯·克莱的职业生涯都是被操纵的。人们意识到他的优秀,都是相当晚的事情了。我当时注意到,他比赛很艰苦,因为他在示威时表示自己可以挨上一拳。可以说,为了证明他可以喊出“我是历史上伟大大的人物”之前,他身上已经挨过了太多的拳头。在 1964 年的迈阿密,他与索尼·利斯顿比赛,这是一个人人都想将其击倒的对手。但是索尼·利斯顿并不知道阿里的拳头有多快,在六、七回合之后,索尼·利斯顿就败下阵来。
▲ 阿里,迈阿密,1964 年(绘画时间:2010 年)
AS:为什么您要先拍一部抽象的短片来记录,然后才拍一部讲故事的长片呢?
WK:那些法国电影的先锋人物,现在他们都已经被神化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先拍摄短片,然后才去制作长片。短片多多少少有些抽象;他们讲的是一个故事,但这个故事几乎就是后来长片的故事。所以电影节是一个可以培植想法的地方,那些想法最后会变成法国电影,也可以变成波兰、德国、意大利的电影。你怎么能没一个故事就去拍电影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