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摄影家威廉·克莱因逝世 | 附生前万字独家访谈
▲ 《时尚在法国》(Mode en France),1984 年
▲ 《时尚在法国》(Mode en France),1984 年
AS:和《黑暗与光明》一样,您的首部电影《霓虹灯下的百老汇》也是一部相当抽象的绘画式电影。
WK:是的,我拍摄的《纽约》那些照片最初是被人批评的,因为照片中的纽约和美国相当粗糙,黑白色调又十分难看。所以我觉得,下一步应该拍一部电影。我会做同样的事情,但这次要拍像《时报广场》(Times Square)这样漂亮的光影,和广告中不停播放的芭蕾舞。
人们拍摄或认识纽约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百老汇或者时报广场那边,那不仅是纽约最漂亮的地方,也是全美国最美的地方。但问题是,人们最后到底看见了什么?他们看到了巨幅的广告;然后就是买这买那。这些是很美,但全部是基于商品销售的蛊惑之下,人们会被广告所诱导。这就是那时美国的艺术。《霓虹灯下的百老汇》是一部消费主义的庆典,通过捕捉人们衣服上的商标,然后喊道“买这个!买那个!”,由此沉浸在由广告构成的抽象世界中。《霓虹灯下的百老汇》开头是一个宛如太阳般大的百事可乐瓶盖的特写——瓶盖慢慢升起,最后充满整个屏幕。接着你会进入另外一个广告之中。这就是我的处女作,观众们都被这部影片震惊了。
▲ 《霓虹灯下的百老汇》(Broadway by Light),胶卷照片(Film strip photogram),1958 年
▲ 《霓虹灯下的百老汇》(Broadway by Light),胶卷照片(Film strip photogram),1958 年
我在雷捷工作室干活时,那里除我之外,还有埃尔斯沃斯·凯利(Ellsworth Kelly)与杰克·扬曼(Jack Yongerman)两位画家。埃尔斯沃斯被《霓虹灯下的百老汇》深深的吸引住了,后来他安排这部电影在纽约的院线上映,当时所有艺术界的人都看到了这部电影,他们意识到,自己看到的是时报广场与百老汇那边强行推销的变调曲。同时,还有由安纳托·达奥曼(Anatole Dauman)制作的用各种短片来展现一种文化。他手下有克里斯·马克(Chris Marker)、弗朗索瓦·莱兴巴赫(François Reichenbach)这样的导演,在图尔斯(Tours)有一个电影节——国际短片电影节(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Short Films),谁都会过去看看这些片子。《霓虹灯下的百老汇》获得了首界电影节的奖项,后来的《伟人卡修斯》(Cassius the Great)也获得了一等奖,这部片子讲述了阿里在 1964 年为夺冠备战的故事,后来这个片子最终发展成了长片《穆罕默德·阿里:最伟大的人》(Muhammad Ali: The Greatest)。
评论